
耿华,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,硕士研究生,副教授。曾多次获评山东女子学院优秀共产党员、山东女子学院优秀辅导员、山东女子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、山东女子学院年度考核优秀等,主要研究领域基层党建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,曾获山东省高校党建研究基地优秀成果二等奖,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三等奖等。

张可成,教授(二级),管理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享受国务院津贴,山东省教学名师。学校“北大山人才工程”领军人才,工商管理学院院长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副主任,山东省比较管理研究会监事长,中国高校市场营销学会常务理事。
长期致力于农业品牌建设研究。2008年提出“农业品牌多主体竞合模型与价值共创理论”,解释了政府、农业行会、企业、农户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行为逻辑及运行机理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、省自科基金、省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12项,横向课题5项,以第一完成人获多项社科成果奖,主持建设了省“十三五”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。2018年,张可成教授带领团队完成智库报告《实施“农业品牌专员”工程,助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》,获国家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省委书记及两位副省长批示,作为2019年工作计划重点推进落实。近年来,作为核心智库专家,参与设计了国家先行示范区的“十三五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”、“食安山东”工程。近10年来,受政府委托培训山东、西藏、青海等各地农业行政管理干部、农业企业负责人等5000余人次,为国家农业品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。2019年与北京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美国伊利诺伊大学、佳宝乳业等10个单位协同创新研究,获批全国首个省级“农业品牌建设”协同创新中心,该中心承担了探索我国农业品牌建设长效机制重任。2022年获得省政府决策咨询二等奖。
针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实训实习困难、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,提出“协同行业、双群对接、集成培养”人才培养模式,获政府教育主管部门、企业社会等高度认可。2021年主持的《市场营销专业“二数一全”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》获批首届全国新文科改革与实践项目。多次获各级教学成果奖,省教改重点、一般项目,是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(全省同学科唯一)负责人,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,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,学院3/4的本科专业被评为省一流专业(全省高校中比例最高)。作为总主编出版全国首套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,累计销售超过五万册,为我国该领域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。办学成就被国家主流媒体全面报道。
张可成教授是学校优秀共产党员,带领学院教师实现了多个工作突破,所在支部2019年获评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,带领学院获评2020年省三八红旗集体,2021年被评为“全国巾帼文明岗”。

杨晓斐,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,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、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,“飞阳青春·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育人”工作室主持人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将“清澈的爱”奉献给青年学生。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师、创业指导师,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。先后荣获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,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,共青团中央“镜头中的‘三下乡’优秀指导教师”、山东女子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、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获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、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一等奖、山东省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、山东高校“公寓的故事”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、主题微电影大赛“最佳指导教师”、寻找青年“政治佳”理论宣讲三等奖等荣誉30余项。发表学术论文6篇,主编或参编教材3部,主持参与省部级、厅局级、校级课题共计10余项。努力与青年学生同频共振,一起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好成绩。

李仕超,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,副教授,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,英国博尔顿大学访问学者,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博士, 兼任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秘书长,山东省工人运动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。山东女子学院教学能手,师德标兵,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、优秀共产党员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。主讲《管理学》、《人力资源管理》等课程,校企合作《团队建设》课程主讲教师,《人力资源管理》在线课程建设负责人。山东省人力资源管理省级一流专业、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,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、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、山东省十三五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基地主要成员。主要研究领域:女性人力资源开发、劳动就业。先后主持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,在《东岳论丛》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,主编教材1部,参编教材2部。两次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。2014年,带领学生团队获得2014年“创青春”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作品银奖。